晋江文学城
下一章 上一章  目录  设置

21、雅言俗事·乾·历史(二十一) ...

  •     忽一日,瑶又来,以其与友共饭故,顺道来视余生死。至,问於余曰:“吾友将结婚,未婚夫之父母欲知其八字,尔识诸?”
      “八字之谓生辰。”
      瑶曰:“吾奚以知己之八字?”
      “敢问尔生时?”
      瑶曰:“吾知生日而已,一九九四年三月廿六日。”
      “阴历乎?”
      瑶曰:“然。”
      “於阳历,尔生日恰在立夏,不知生时,则弗知生於何日何月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甲戌年,己巳月,壬辰日,非吾生日乎?”
      “是甲戌年之立夏日也。尔生时若未过立夏日之交节时刻,则甲戌年,戊辰月,辛卯日,是尔生日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交节时刻?”
      “及交节时刻,乃及新节气。不及立夏日之交节时刻,则弗及巳月。而交节时刻非每日之始。各节气之交节时刻皆不一,每年每节气之交节时刻亦不一。”
      瑶曰:“交节时刻奚从来?古之算命者奚以知交节时刻?”
      “吾闻之,古人有四分历以前,交节时刻以日;有四分历以后,以时辰;今则以秒矣。”
      瑶曰:“吾固以节气爲节日。”
      “清明在四日或五日,冬至在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,尔知其故乎?”
      瑶曰:“不知。”
      “阴历,太阴历也,月历也,以月;阳历,太阳历也,公历也,以日;农历,阴阳历也,以月又以日。节气可以预告气候,指导农耕,故来自农历。”
      瑶曰:“阳历与太阳相涉,阴历与明月相涉,然否?”
      “然。阴历赖明月,以其盈亏编日,以其运动编月。农历每月初一即阴历每月初一,谓之朔日。朔日之夜,月光不现,其背光面正对地球也。农历每月十五即阴历每月十五,谓之望日。望日之夜,满月或现,其受光面正对地球也。自朔日徂望日,月渐盈;自望日徂朔日,月渐亏。其盈亏难忘,其光辉舒适,其情景释怀,故古人初以爲历,是谓阴历。而四季交替独与太阳相涉,月球绕地球也与地球绕太阳也不相涉,月球绕地球一匝约过29.53日,故阴历之大月有30日,其小月有29日,每12朔望月共有354或355日,故不能以预知季节,故不能以指导农耕,阳历於是乎始。阳历赖太阳,故可以知季节,备农耕。算命者以八字结构爲命运标记,可以知生时之天地状态。而天地状态在太阳,故八字归于阳历。”
      瑶曰:“阳历之月有28日者,有29日者,有30日者,有31日者,何故?”
      “今阳历月份之日数出自旧阳历,旧太阳历即儒略历,其回归年有365.25日。故儒略历以每四年之前三年爲平年,有365日;以第四年爲闰年,有366日。故其逢四或逢四倍数之年则爲闰年。儒略历之一年有12月,因阴历故也。而每月唯有30日者必不足以成回归年,遂添1日于单数月份,以爲大月。”
      瑶曰:“而二月何故最小?八月奚以爲大月?”
      “吾闻之,儒略历由古罗马儒略·恺撒大帝请天文学家制定,其基爲罗马历。罗马历一年有10月,共304日,是阴阳混合历也,亦须置闰。而古农历由天文学家置闰,古罗马历则由罗马教皇。及儒略历初成,其二月恰在罗马帝国之年终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农历亦如之。”
      “然,亦有红二月。而农历二月之红在喜庆,罗马则在血腥。何则?罗马人惯壹在年终处决死囚,故二月哀声满城,血流成河。於是,罗马人视二月如灾月,遂夺之1日以爲闰月。如是,二月於平年有29日,於闰年有30日。及恺撒之养子奥古斯通大帝生於八月,八月因帝王之光成爲大月,二月於是乎再丧1日。然后,二月於平年有28日,於闰年有29日,八月以上之双数月升爲大月,八月以上单数月降爲小月,是谓儒略历。”
      瑶曰:“儒略历与公历,奚以异?”
      “吾闻之,公元三二五年,众国之信基督教者皆以儒略历爲大统历,以三月二十一日爲春分。及公元一五八二年,春分却在三月十一日,去初春分10日矣。要之,1258年内,儒略历每400年误差3日。”
      瑶曰:“敢问奚以知春分?”
      “先观之,后推之。各古天文观测站之中,库库尔坎神庙尤神奇,即卡斯蒂略金字塔也,处於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之古玛雅城市遗址奇琴伊察。吾闻库库尔坎神庙可以观测春分秋分。於春分,阳光照卡斯蒂略金字塔,其台阶侧将现砖石之影,其影将以起伏之势就台阶边缘,光影蜿蜒,与地面之石蛇头相连,蛇形现则春分时刻至矣,如大蛇从天而降然。”
      瑶曰:“愿观之。”
      “吾亦欲之。还于公历。儒略历之春分有大误矣,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遂召学者匡之。其策奚如?先以一五八二年十月五日爲一五八二年十月十五日;然后,每400年减3闰年,即每400年有97闰年,则不可以爲闰年者有一七零零年、一八零零年、一九零零年、二一零零年、二二零零年、二三零零年、二五零零年,其后可推,是谓格列高利历。其回归年约有365.2421990741日,每3320年盈馀一日。”
      瑶曰:“还于八字,吾奚以知之?”
      “甲戌、己巳、壬辰,或尔八字之前六字也,可以示年月日,其馀两字示生时。古之一日有十二时辰,今则有以一日爲十三时辰者,为公历断子时故也。其十三奚如?零至一点,子正时也;一至三点,丑时也;三至五点,寅时也;五至七点,卯时也;七至九点,辰时也;九至十一点,巳时也;十一至十三点,午时也;十三至十五点,未时也;十五至十七点,申时也;十七至十九点,酉时也;十九至廿一点,戌时也;廿一至廿三点,亥时也;廿三至零点,子初时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古人以子时爲始,今人以零点爲始,然否?”
      “有学者谓古人亦以零点爲始,即以子时始於零点,即零点至二点爲子时,则及十二点即及午时,即及正午,即及日中。易传(彖传下·丰)云:‘日中则昃。’此之谓欤。故子时始於零点,午时始於十二点,则免十三时辰矣。今之算命者则多认一日爲十三时辰。”
      瑶曰:“吾若生於子初时,则八字奚如?”
      “甲戌、己巳、癸巳、壬子,是尔古八字也;甲戌、己巳、壬辰、壬子,是尔今八字也。其异在日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生於子正时者奚如?”
      “甲戌、戊辰、壬辰、庚子,是尔古今八字也。何则?尔生年之立夏交节时刻在五月六日一点五十五分,生於子正时者未及立夏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生於丑时者奚如?”
      “然则须知尔生於一点五十五分之前或后,斯足以断尔八字之后六字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生於寅时者奚如?”
      “甲戌、己巳、壬辰、壬寅,是尔八字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寅之上奚以有壬?”
      “五鼠遁曰:‘甲己还加甲,乙庚丙作首,丙辛从戊子,丁壬庚子头,戊癸起壬子,周而复始求。’”
      瑶曰:“吾不能晓。”
      “一日有十二支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甲戌、己巳、壬辰、壬寅,其下四字即地支,其上四字即天干,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。故八字亦曰四柱,有年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,不知生时者,不知时柱也。而生於月际节气日者,虽月柱亦难知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立夏?奚谓月际节气?”
      “农历有阴月与阳月与二十四气,阴月以月,阳月与二十四气以日。二十四气有十二气在月际,领其阳月,谓之节气,其他十二节气谓之中气。月际节气奚如?立春领寅月,惊蛰领卯月,清明领辰月,立夏领巳月,芒种领午月,小暑领未月,立秋领申月,白露领酉月,寒露领戌月,立冬领亥月,大雪领子月,小寒领丑月。”
      瑶曰:“二十四气奚以定?”
      “定二十四气者,须以黄道面与黄经。从地球公转之轨迹与地心取一平面,谓之黄道面,其经度曰黄经,分之二十四,则得二十四气,春分时刻,地球及黄经0度;夏至及90度,秋分及180度,冬至及270度,其馀可推。如是,从黄道面均分二十四气者,谓之定气。”
      瑶曰:“何以春分爲始?”
      “及春分时刻,南北半球将无季节之异,赤道将平分南北半球所受之阳光,全球昼夜皆相等,最近太阳处必值正午,其平太阳时与视太阳时将无异。此之谓回归年之始。及夏至时刻,北半球之昼极长,南半球之夜极长,过回归年之四分之一;及秋分时刻,全球昼夜又相等,过回归年之二分之一;及冬至时刻,北半球之之昼极短,南半球之夜极短,过回归年之四分之三。以是观之,二十四气之中,唯两分两至有关键天象,是地球公转之转折处也,故通用於全球。”
      瑶曰:“至于吾生年之立夏交节时刻,何故在一点五十五分?”
      “尔生年之春分交节时刻在四点二十八分,以黄经45度推之,即及立夏;以回归年之八分之一推之,即及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一点五十五分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从知交节时刻?”
      “从天文台网站知之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平太阳时与视太阳时?”
      “平太阳时,国际时间之无时差者也,以计时器计时。视太阳时亦曰真太阳时,以太阳高度计时。八字算命术尚太阳,故算命以视太阳时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以知视太阳时?”
      “赖土圭日晷之类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奈阴天夜晚何?”
      “赖漏壶。”
      瑶曰:“今人奚以知视太阳时?”
      “从网站知之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以化北京时间爲视太阳时?”
      “赖算命网站。”
      瑶曰:“然则盲人奚以算命?”
      “当事人之生时在时辰之中则无妨,在时辰之际或交节时刻附近,则其八字难定矣。且盲人难审夏时令。”
      瑶曰:“愿闻之。”
      “夏时令亦曰夏时制,即日光节约时制。当夏时令之世,时钟将调早一小时。吾闻之,我国用诸一九三五年,废诸一九九二年。当是之时,有连续用之者,有断续用之者,有知之者,有忽之者,有重之者,有先之者,有后之者,有生而未志之者。故生於夏时令者多不知其真实生时。而算命者不可以不究之。”
      瑶曰:“交节时刻归于视太阳时乎?抑平太阳时乎?”
      “今或以交节时刻爲平太阳时,或以爲视太阳时,未能统一。”
      瑶曰:“古人奚以立二十四气?”
      “古人曾以二十八宿立二十四气。二十八宿者,夜空星图也,一星群谓之一宿,共二十八星群。”
      瑶曰:“其状奚如?”
      “《内经·灵枢·卫气行》有之曰:‘岁有十二月,日有十二辰,子午爲经,卯酉爲纬。天周二十八宿,而一面七星,四七二十八星。房昴爲纬,虚张爲经。是故房至毕爲阳,昴至心爲阴。阳主昼,阴主夜。’
      “其名奚如?东苍龙之七宿,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是也;北玄武之七宿,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是也;西白虎之七宿,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是也;南朱雀之七宿,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是也。
      “其中,自左至右,自上至下,二十八宿顺时针陈焉。”
      瑶曰:“二十八宿奚以配二十四气?”
      “《汉书·律历志·岁术》有之曰:‘星纪,初斗十二度大雪,中牵牛初冬至,於夏爲十一月,商爲十二月,周爲正月,终于婺女七度。玄枵,初婺女八度小寒,中危初大寒,於夏爲十二月,商爲正月,周爲二月,终于危十五度。诹訾,初危十六度立春,中营室十四度惊蛰,今曰雨水,於夏爲正月,商爲二月,周爲三月,终于奎四度。降娄,初奎五度雨水,今曰惊蛰,中娄四度春分,於夏爲二月,商爲三月,周爲四月,终于胃六度。大梁,初胃七度谷雨,今曰清明,中昴八度清明,今曰谷雨,於夏爲三月,商爲四月,周爲五月,终于毕十一度。实沈,初毕十二度立夏,中井初小满,於夏爲四月,商爲五月,周爲六月,终于井十五度。鹑首,初井十六度芒种,中井三十一度夏至,於夏爲五月,商爲六月,周爲七月,终于柳八度。鹑火,初柳九度小暑,中张三度大暑,於夏爲六月,商爲七月,周爲八月,终于张十七度。鹑尾,初张十八度立秋,中冀十五度处暑,於夏爲七月,商爲八月,周爲九月,终于轸十一度。寿星,初轸十二度白露,中角十度秋分,於夏爲八月,商爲九月,周爲十月,终于氐四度。大火,初氐五度寒露,中房五度霜降,於夏爲九月,商爲十月,周爲十一月,终于尾九度。析木,初尾十度立冬,中箕七度小雪,於夏爲十月,商爲十一月,周爲十二月,终于斗十一度。’
      “要之,斗十二度则大雪,牛零度则冬至,女八度则小寒,危零度则大寒,危十六度则立春,室十四度则雨水,奎五度则惊蛰,娄四度则春分,胃七度则清明,昴八度则谷雨,毕十二度则立夏,井零度则小满,井十六度则芒种,井三十一度则夏至,柳九度则小暑,张三度则大暑,张十八度则立秋,翼十五度则处暑,轸十二度则白露,角十度则秋分,氐五度则寒露,房五度则霜降,尾十度则立冬,箕七度则小雪。古天文学者是以敬授民时。——
      “《尚书·尧典》有之曰:‘乃命羲、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时。分命羲仲,宅嵎夷,曰旸谷。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。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。厥民析,鸟兽孳尾。申命羲叔,宅南交。平秩南讹,敬致。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。厥民因,鸟兽稀翮。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寅饯纳日,平秩西成。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。厥民夷,鸟兽毛毨。申命和叔,宅朔方,曰幽都。平在朔易。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厥民奥,鸟兽氄毛。帝曰:“咨!汝羲暨和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,成岁。允厘百工,庶绩咸熙。”’
      “当是之时,二十八宿未完备,然两分两至必先记,可以知古人能察之矣。其完备以后,虽可以配二十四气矣,然其相距或远或近,各星之相距亦如之,独以知时节,则作业难精细。——
      “《梦溪笔谈·象数》有之曰:‘予编校昭文书时,预详定浑天仪。官长问余“二十八宿,多者三十三度,少者止一度,如此不均,何也?”余对曰:“天事本无度,推历者无以寓其数,乃以日所行分天爲三百六十五度有奇。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馀而一期,天故以一日爲一度也。既分之,必有物记之,然后可窥而数,於是以当度之星记之。循黄道,日之所行一期,当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。’
      “以是观之,星之分布不均齐,不随人所欲。故历法必替二十八宿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牵牛初?”
      “太阳入牛宿零度,谓之牵牛初。二十八宿各有坐标星,名曰距星,如我国以北京时间爲标准时间然。夏至之太阳入井宿三十一度,是谓井三十一度夏至;秋分之太阳入角宿十度,是谓角十度秋分。所谓度,古度也。二十八宿一日绕北天极转一度,一年绕北天极转一匝。古人以此度记各星之经纬距,是入宿度与去极度也。
      “古天文学家以赤道坐标系记星位,视夜空如几何赤道面,以入宿度记星之赤经差,以去极度记星与北天极之角距度。於赤道坐标系,赤经度算之始有二十八处,是谓二十八宿距星。下宿距星与本宿距星之赤经差,谓之距度。——
      “《淮南子·天文》有之曰:‘星分度。角十二,亢九,氐十五,房五,心五,尾十八,箕十一四分一,斗二十六,牵牛八,须女十二,虚十,危十七,营室十六,东壁九,奎十六,娄十二,胃十四,昴十一,毕十六,觜二,参九,东井三十三,舆鬼四,柳十五,星七,张、翼各十八,轸十七,凡二十八宿也。’
      “《汉书·律历志·岁术》有之曰:‘角十二,亢九,氐十五,房五,心五,尾十八,箕十一,东七十五度,斗二十六,牛八,女十二,虚十,危十七,营室十六,壁九,北九十八度,奎十六,娄十二,胃十四,昴十一,毕十六,觜二,参九,西八十度,井三十三,鬼四,柳十五,星七,张十八,翼十八,轸十七,南百一十二度。’
      “是二十八宿各距度也。角入轸十二度,是谓角十二;轸入翼十七度,是谓轸十七。吾闻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,考古者获二十八宿圆盘焉。圆盘产於汉文帝十五年,即公元前一六五年,二十八宿之阵列与距度刻於其边缘,与《大唐开元占经》所载之二十八宿距度大同。至于去极度,即赤纬馀角也。——
      “《周髀算经》有之曰:‘牵牛去北极百一十五度……牵牛冬至日所在之宿於外衡者;娄与角去北极九十一度……娄春分日所在之宿也,角秋分日所在之宿也,爲中衡也;东井去北极六十六度……东井夏至日所在之宿爲内衡。’
      “是天球赤道面内某点与圆心之距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内衡、中衡、外衡’?”
      “古有盖天说,以黄道爲七环,第一环爲内衡,近北;第七环爲外衡,近南;第四环爲中衡,居中。——
      “《周髀算经》有之曰:‘黄图昼者,黄道也,二十八宿列焉,日月星辰躔焉。……内第一,夏至日道也;出第四,春秋分日道也;外第七,冬至日道也。皆随黄道也。冬至在牵牛,春分在娄,夏至在东井,秋分在角。冬至从南而北,夏至从北而南,终而复始也。’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北天极?”
      “赤道面中心之北所指,谓之北天极。”
      瑶曰:“北极星居於北天极乎?”
      “非居而近焉,其位高权重也。——
      “《论语·爲政》有之曰:‘爲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’
      “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有之曰:‘匠人建国,水地以县。置槷以县,视以景。爲规,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。昼参诸日中之景,夜考之极星,以正朝夕。’
      “当是之世,人昼赖太阳,夜赖极星。”
      瑶曰:“极星焉在?”
      “今极星已罕见矣。吾未忘小学之时,喜与父登楼顶观满天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尔父教尔观星乎?”
      “否,吾教之观星也。吾幼爱天文学,常问为什么,吾父厌之,遂买全套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畀我,以使我自求之。后,吾父逢赌必输,遂见书即恶。而我全暑假手捧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父於是乎怨我。何故?输与书,其音同则罪同矣。自是以后,父不复买书,吾见其在则不看书,然窃问天,欲求其奥秘。——
      “《呻吟语·问学》有之曰:‘有希天之学,有达天之学,有合天之学,有爲天之学。’
      “而今之星星已日稀月晦,如父之影响然。虽然,七八月倘能隐约见极星,常观北者能察之,以其不移故也。——
      “《淮南子·齐俗》有之曰:‘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,见斗极则寤矣。夫性,亦人之斗极也,有以自见则不失物之情,无以自见则动而惑营。’
      “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有之曰:‘极星与天俱游,而天极不移。冬至日行远道,周行四极,命曰玄明;夏至日行近道,乃参於上。当枢之下无昼夜。’
      “故天极之於众星也不移,二十八宿绕之,极星近焉,极下无昼夜。”
      瑶曰:“极星在二十八宿之中乎?”
      “否。二十八宿各有其名,极星则非其名而代号也。凡星亮且最近天极,则可谓极星,而年久将有岁差,必有替之者。
      瑶曰:“奚谓岁差?”
      “黄道面与赤道面相交成约23.4度夹角,每隔四万一千年,将自22.1至24.5度之间循环。当是之时,天极绕黄极一匝,其轨迹谓之岁差圈,地球自转偏移使然也。奚谓黄极?黄道面中心之所指,谓之黄极。如是,为地球自转之偏移故,天极非不移,众星之轨迹实随之偏移,每71年8月将误差1度,故牵牛初冬至也不可久持。——
      “《后汉书·律历志·中》有之曰:‘至元和二年,《太初》失天益远,日月宿度相觉浸多,而候者皆知冬至之日,日在斗二十一度,未至牵牛五度,而以爲牵牛中星。后天四分日之三,晦朔弦望差天一日,宿差五度。’
      “《后汉书·律历志·下》有之曰:‘二十四气冬至日所在,斗二十一度百一十分八分退二,黄道去极百一十五度,晷景丈三尺,昼漏刻四十五,夜漏刻五十五,昏中星奎六弱,旦中星亢二少强退一。’
      “《宋书·历志》有之曰:‘祖冲之上表曰:古历疏舛,颇不精密,……唐代冬至日在今宿之左五十许度。汉代之初即用秦历,冬至日在牵牛六度。汉武改立《太初历》,冬至日在牛初。后汉《四分法》,冬至日在斗二十二。晋时姜岌以月蚀检日,知冬至在斗十七。今参以中星,课以蚀望,冬至之日在斗十一。通而计之,未盈百载,所差二度。’
      “以是观之,冬至疏牛宿而亲斗宿必矣。如是,岁差使星之轨迹偏移,使极星更替。今观虚拟天文台,关闭‘大气层’,标示‘天极’与‘岁差圈’,至于公元前二八零零年,则见‘右枢’可以爲极星。至于公元前二一零零年,‘右枢’大近於北天极。至于公元前一一零零年,则见‘帝’於北天极附近最亮。”
      瑶曰:“‘帝’距北天极甚远。”
      “盖《吕氏春秋》是以知极星与天俱游也。至于八零零年,视‘中国传统星空文化’,则见‘北极五’尚可以爲极星,惟不近於北天极,故人能觉极星与天俱游。至于今,则见‘勾陈一’爲极星;至于二一零零年,则见‘勾陈一’大近於北天极。至于七五零零年,则见‘天钩五’可以爲极星。至于七五六零年,则见‘天钩五’大近於北天极。至于一三六零零年,则见‘织女一’可以爲极星,且大近於北天极。”
      瑶曰:“至于北斗星,则与北极星相关乎?”
      “北斗七星近於今之极星,其七亮星相连而似勺,是以成群,处於大熊座。——
      “《晋书·天文志》有之曰:‘北斗七星在太微北,……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。魁四星爲旋玑,杓三星爲玉衡。……又魁第一星曰天枢,二曰璇,三曰玑,四曰权,五曰玉衡,六曰开阳,七曰摇光。一至四爲魁,五至七爲杓。’
      “《史记索隐》有之曰:‘北斗七星,见《春秋运斗枢》云:第一魁,第二旋,第三玑,第四权,第五衡,第六开阳,第七摇光;第一至第四爲魁,第五至第七爲标,合而爲斗。’
      “《太平御览·天》有之曰:‘《春秋运斗枢》曰:北斗七星——第一天枢,第二璇,第三机,第四权,第五玉衡,第六闿阳,第七摇光。……第一至第四爲魁,第五至第七爲杓,合爲斗,居阴布阳,故称北。’
      “其第二星至第一星之距延伸五倍,则及‘勾陈一’。北斗七星易辨,且不远於北天极,故古人曾以知时节。——
      “《夏小正》有之曰:‘正月……斗柄悬在下;六月……初昏斗柄正在上;七月……斗柄悬在下则旦。’
      “《鹖冠子·环流》有之曰:‘斗柄东指,天下皆春;斗柄南指,天下皆夏;斗柄西指,天下皆秋;斗柄北指,天下皆冬。’”
      瑶曰:“至于牵牛初,吾不能谕。太阳现于昼,牛宿现于夜,奚以相逢?”
      “牵牛初之时,人皆弗能见太阳与牛宿,然能知其相逢於下中天,以所能见知所弗能见故也。所能见者,上中星也;所弗能见者,下中星也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中星?”
      “凡星处於子午线者,皆可谓中星。中天谓之子午线,日上中天谓之正午太阳。凡星必年两过子午线,地平线上之子午线谓之上中天,其下者谓之下中天。凡星黄昏而处於子午线,谓之昏中星,夜半者谓之夜中星,平旦者谓之旦中星。——
      “《礼记·月令》有之曰:‘孟春之月,日在营室,昏参中,旦尾中。……仲春之月,日在奎,昏弧中,旦建星中。……季春之月,日在胃,昏七星中,旦牵牛中。……孟夏之月,日在毕,昏翼中,旦婺女中。……仲夏之月,日在东井,昏亢中,旦危中。……季夏之月,日在柳,昏火中,旦奎中。……孟秋之月,日在翼,昏建星中,旦毕中。……仲秋之月,日在角,昏牵牛中,旦觜觿中。……季秋之月,日在房,昏虚中,旦柳中。……孟冬之月,日在尾,昏危中,旦七星中。……仲冬之月,日在斗,昏东壁中,旦轸中。……季冬之月,日在婺女,昏娄中,旦氐中。’
      “至于牵牛初,则以中星知之。冬至时刻,牛宿之相对者在上中天,则己必在下中天,是谓牵牛初。夏至时刻,下中星入井宿三十一度,是谓井三十一。初,古人以昏中星立节气。——
      “《尚书·尧典》有之曰:‘日中星鸟,以殷仲春。……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。……宵中星虚,以殷仲秋。……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’
      “《淮南子·主术》有之曰:‘昏,张中则务种谷,大火中则种黍菽,虚中则种宿麦,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。’
      “以是观之,古人重两分两至。至于冬至,则可谓其最重者,古人是以知岁周日也。——
      “《后汉书·律历志·下》有之曰:‘历数之生也,乃立仪表,以校日景,景长则日远,天度之端也。日发其端,周而爲岁,然其景不复;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,而景复初。是则日行之终。以周除日,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,爲岁之日数。’
      “以是观之,太阳以1461日行4匝,故岁周日爲365.25日,谓之四分法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岁周日?”
      “岁周日即回归年。”
      瑶曰:“奚谓四分法?”
      “四分历之算法,谓之四分法,其岁有365又1/4日,其月有29又499/940日,以平气立二十四气。平气以365.25除24,则得一气之日数,等於365.25日÷24气=(360+5.25)日÷24气=15日+(5日+0.25日)÷24气。其中,可除尽者谓之日数,不可除尽者谓之馀分。馀分积至5.25日,则冬至时刻又至。如是四,冬至时刻将复归于子时。——
      “《后汉书·律历志·下》有之曰:‘中之始曰节,与中爲二十四气,以除一岁日爲一气之日数也。其分积而成日爲没,并岁气之分,如法爲一岁没。没分终于中,中终于冬至;冬至之分积如其法得一日,四岁而终。’”
      “《史记·历书·历术甲子篇》有之曰:‘太初元年,岁名焉逢摄提格,月名毕聚,日得甲子,夜半朔旦冬至正北。十二;无大馀,无小馀;无大馀,无小馀;焉逢摄提格,太初元年。十二;大馀五十四,小馀三百四十八;大馀五,小馀八;端蒙单阏,二年。闰十三;大馀四十八,小馀六百九十六;大馀十,小馀十六;游兆执徐,三年。十二;大馀十二,小馀六百三;大馀十五,小馀二十四;彊梧大荒落,四年。十二;大馀七,小馀十一;大馀二十一,无小馀;徒维敦牂天汉,元年。’
      “其中,焉逢亦曰阏逢,是谓岁在甲,摄提格之谓岁在寅。——
      “《尔雅·释天》有之曰:‘太岁在甲曰阏逢,在乙曰旃蒙,在丙曰柔兆,在丁曰强圉,在戊曰著雍,在己曰屠维,在庚曰上章,在辛曰重光,在壬曰玄黓,在癸曰昭阳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,在卯曰单阏,在辰曰执徐,在巳曰大荒落,在午曰敦牂,在未曰协洽,在申曰涒滩,在酉曰作噩,在戌曰阉茂,在亥曰大渊献,在子曰困敦,在丑曰赤奋若。载,岁也。夏曰岁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载。’
      “月名毕聚,是谓正月在甲。——
      “《尔雅·释天》有之曰:‘月在甲曰毕,在乙曰橘,在丙曰修,在丁曰圉,在戊曰厉,在己曰则,在庚曰窒,在辛曰塞,在壬曰终,在癸曰极。正月爲陬,二月爲如,三月爲寎,四月爲馀,五月爲皋,六月爲且,七月爲相,八月爲壮,九月爲玄,十月爲阳,十一月爲辜,十二月爲涂。’
      “故岁名焉逢摄提格,是谓岁在甲寅;月名毕聚,是谓月在甲子;日得甲子,是谓日在甲子;夜半朔旦冬至正北,是谓时在甲子。如是,太初元年始於甲寅岁,甲子月,甲子日,甲子时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甲子月者何?”
      “四分历以建子之月爲正。——
      “《逸周书·周月解》有之曰:‘惟一月,既南至。昏,昴毕见。日短极,基践长,微阳动於黄泉,阴降惨於万物。是月,斗柄建子,始昏北指,阳气亏,草木萌荡。日月俱起於牵牛之初,右回而行月,周天进一次,而与日合宿。日行月一次,而周天历舍於十有二辰,终则复始。是谓日月权舆。周正岁首,数起於时,一而成於十次,一爲首,其义则然。’”
      瑶曰:“甲子时者何?”
      “朔旦即初一,正北即子时。——
      “《史记·历书·历术甲子篇》有之曰:‘正北,冬至加子时;正西,加酉时;正南,加午时;正东,加卯时。’
      “然则所谓夜半朔旦冬至正北者,言初一子时及冬至时刻,日月俱处於下中天,谓之合朔,亦曰日月合璧,可谓完美之始,其阴历与阳历俱始於子时。”
      瑶曰:“甲子时之甲奚从来?”
      “五鼠遁曰:‘甲己还加甲,乙庚丙作首,丙辛从戊子,丁壬庚子头,戊癸起壬子,周而复始求。’故日在甲或己,则其子时始於甲,此日於是乎有甲子时,乙丑时,丙寅时,丁卯时,戊辰时,己巳时,庚午时,辛未时,壬申时,癸酉时,甲戌时,乙亥时,其他八天干可类推。
      “还于《历术甲子篇》。其文曰:‘十二;无大馀,无小馀;无大馀,无小馀;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。’则元年有12月,前者无遗馀分焉。
      “又曰:‘十二;大馀五十四,小馀三百四十八;大馀五,小馀八;端蒙单阏二年者。’端蒙亦曰旃蒙,岁在乙卯,有12月;前大馀与前小馀记朔望月之馀分,后大馀与后小馀记二十四气之馀分,后大馀记馀分整数,后小馀记馀分分数。后大馀五者何也?二十四气各记15干支,共记360干支,5日馀分记5干支于岁末,则冬至日又至。后小馀八者何也?化0.25日馀分爲8/32,5.25日馀分则化爲168/32。——
      “《后汉书·律历志·下》有之曰:‘日馀,百六十八。中法,三十二。’
      “故0.25日馀分记于岁末,推冬至时刻于卯时。
      “又曰:‘闰十三;大馀四十八,小馀六百九十六;大馀十,小馀十六;游兆执徐三年。’游兆亦曰柔兆,岁在丙辰,有13月,后小馀推冬至时刻于午时。
      “又曰:‘十二;大馀十二,小馀六百三;大馀十五,小馀二十四;彊梧大荒落四年。’彊梧亦曰强圉,岁在丁巳,有12月,后小馀推冬至时刻于酉时。
      “又曰:‘十二;大馀七,小馀十一;大馀二十一,无小馀;徒维敦牂天汉元年。’徒维亦曰著雍,岁在戊午,有12月,后小馀积至三十二,可以记1干支,归于后大馀,冬至时刻重归于子时。
      “是四分历术之平气法也。及《时宪历》,乃始用定气法,然后农历之闰月近於远日季矣,顺势补日。”
      瑶曰:“愿闻农历之置闰。”
      “今农历年即须置闰,故有13朔望月,六月后有闰六月,如是则可使阴历之月与阳历之季偕行。礼记(中庸)云:‘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’此之谓欤。”
      瑶曰:“何故置闰于六月之后?”
      “不然,七月必失中气。故闰月可以失中气,而使他月不失中气。故农历或有12月与11节气,或有13月与13节气,而必有12中气,12朔望月不可以失中气,故置闰。”
      瑶曰:“宁失节气,勿失中气,何故?”
      “中气之首在冬至,农历始焉,失中气则不知始矣。”
      瑶曰:“若某年有两月皆失中气,将置两闰月乎?”
      “不以建子之月爲正则然。”
      瑶曰:“今之农历以冬至爲始,而以建寅之月爲正,然否?”
      “然。左传(昭公十七年)云:‘火出,於夏爲三月,於商爲四月,於周爲五月。’所由然者,夏以建子之月爲正,商建丑,周建寅。虽正月各异,然冬至固在岁首。”
      瑶曰:“尔何书以据?”
      “冯时所著《中国天文考古学》,张闻玉所著《古代天文历法讲座》,陈遵妫所著《中国天文学史》,徐振韬所主编《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》,全和钧、吴守贤所主编《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》,庄威凤所主编《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与应用》,胡铁珠、薄树人、陈美东、张培瑜所共著《中国古代历法》。”

  • 昵称:
  • 评分: 2分|鲜花一捧 1分|一朵小花 0分|交流灌水 0分|别字捉虫 -1分|一块小砖 -2分|砖头一堆
  • 内容: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注:1.评论时输入br/即可换行分段。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。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查看评论规则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