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江文学城
下一章 上一章  目录  设置

27、传信 ...

  •   太阳逐渐收敛光芒,缓缓坠到翰林院的檐角后头去。此消彼长的凉意随后从树荫处滋生,随着秋风被吹进室内。

      翰林院的书吏起身关紧门窗,回头看向济济一堂都在忙碌的同僚,忍不住插科打诨道:“这次圣上如此在意朝鲜使臣的前来议和,你们说那朝鲜使臣会不会像上次一样,再次不识抬举的挑衅圣上?”

      两国的战事如今胶着不下,光是耗着就要浪费大量的兵力物力,朝鲜便提出派遣使臣入京与朝廷进行和谈,若能谈妥朝鲜就从两国接壤的边界上退兵。

      朝廷对北面的战事也是头痛不已,朝鲜愿意示好,圣上当然求之不得。因此礼部迅速的安排起了议和的事宜。

      朝中书信手札来往频繁,带累着翰林院也跟着忙碌了起来。否则往常这个时辰,他们这些翰林清官早就散衙回去了。

      因有圣上的旨意,这些翰林官自然不敢有什么怨言,但一些闲话还是可以嚼的。

      书吏口中的‘上次’也是一桩多年前的往事了。说的是圣上初登基那会,新皇登基,天命所归,大元的附属国纷纷入京来贺,其中就包括远在大元北边的高丽国。

      只是那高丽国的使臣不知抽得什么风,看着圣上年少,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在朝见中多次冲撞圣上,蔑视天威,引得圣上龙颜大怒,令人将那使臣杖苔数十,然后直接扔出了午门外。着实解气了一番。

      只是自那之后,大元和朝鲜两国的关系便逐渐恶化,断绝往来,直到一年前朝鲜在边疆故意挑衅,引发了战乱。皇甫敬奉旨讨伐,却与朝鲜勾结在了一起,残害大元百姓。

      “就算那朝鲜再不识抬举,也应该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,大抵不会再像上次那般无礼了吧。”最喜欢当和事佬的老翰林接话道:“无论如何,但愿这次与高丽国的议和能够谈妥,也好让百姓免去战争之苦。”

      在他旁边的另一位庶吉士轻咳一声,抖胡须道:“要老夫说啊,那朝鲜人也是真不抬举。我大元既能打下着偌大的天下,自然有天神庇佑,祖宗光照,岂是他那区区小国能轻视的?”

      老翰林轻笑道:“有道是井底之蛙不可窥天,夏虫难与言冰,既然陈大人都说它是小国了,又怎么能指望它有自知之明呢?”

      “明堂,你对此事怎么看?”埋首案牍的郦君玉突然被边上的人用胳膊肘一撞,拿笔的手一抖,差点就让即将写完的公文功亏一篑。

      她不悦的皱起眉头来,一声不吭的将那写岔的字强行补救了过来。

      她旁边的同僚正疑惑她为什么不理自己时,就听见她说道:“此事自有礼部、兵部去操心,我们仅要做好我们自己份内的事就够了。”

      怎么看?她都知道这场议和的结局依旧是不欢而散了,还能怎么看?那朝鲜国压根没有议和的心思,前来和谈无非就是想趁机从大元这捞点好处。年轻气盛的圣上又岂会让他们如意?

      比起这件事,她更关心孟鸢此时在宫中如何。自从她拜杨建文为师后,因为她做事伶俐,脑子灵活,很快便得到了杨建文的信任。

      杨建文不仅倾力教导她,还将她带在了身边,让她跟着自己出入宫闱,去见识太医院里那些珍贵的医典古籍。

      杨建文是太医院之首,刘皇后的病情自然是由他看诊的,孟鸢跟在他的身边就能接触到刘皇后。只是内宫外院消息不通,因此郦君玉也不知道孟鸢如今怎么样了,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。

      “明堂说得对,关于此事我们还是不要讨论太多,免得隔墙有耳……”老翰林点到为止,其余人也皆纷纷住了嘴。

      要紧的公务处理的差不多了,年长的翰林接二连三的回家去了,仅剩几个年轻的编撰、编修留下来收尾。

      外头的夜色已浓,翰林院因离御街不远,街道上的喧闹声透壁传来。剩下的那几个编撰、编修相约着要去酒楼喝一杯。

      郦君玉刚洗干净手上的墨渍,揉着酸胀的肩膀,谢却了他们的盛情邀请:“我今晚还有旁的事要忙,下次一定,下次一定。”

      她那些同僚都了解她的为人,没有勉强她,却纷纷调笑道:“明堂你这还没有成亲,就如此‘洁身自好’,以后要是再娶一个管家严的娘子,岂不是连大门都不用出了?”

      “就是,就是。人不风流枉少年,不趁着这几年自由的日子风流风流,以后可是会后悔的哦。”几人说完,便哄堂大笑。

      郦君玉陪着笑,却没有附和他们。

      和几人告别后,她离开了翰林院。回到家中后,荣发机灵的给她使了一个眼色,郦君玉意会,遣散了其他仆人,独留荣发一个人。

      “老爷,我今日又去了那个地方,捡到了一片树叶。”荣发说着,从袖子里掏出了一片枫叶来,递给郦君玉。

      荣发说的那个地方是太医院通向外头的一道水渠。因为孟鸢入宫后,她们便不再好碰面,郦君玉前世在工部任侍郎时,知道宫中有这么一道水渠的存在,因此就和孟鸢约定若是她有什么话想告诉自己,便将隐语写在枫叶上,每逢初一、十五抛入水渠中。

      枫叶在水渠中顺着水流流动就能流出宫外,到时荣发会在水渠的尽头接应,将枫叶拾起带走。

      郦君玉今日谢绝同僚的邀请,赶着回来,也是因为今日正好是初一。

      郦君玉将枫叶上的隐语对照着本草纲目解读了一番,立即明白了孟鸢隐语中的意思:“皇后娘娘不是一般的疾患,而是中毒了。”言罢,郦君玉的眉头便紧皱了起来。

      “怎么可能,她可是皇后啊,谁敢给她下毒?是不是孟鸢搞错了?”荣发闻言,脱口而出道。

      郦君玉销毁了那片枫叶,道:“孟鸢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。”但这样的结果也太出乎意料了。别说是荣发了,就连郦君玉也吓了一跳。

      她联想起上辈子刘皇后身前死后发生的事情,一个大胆的猜测就像生根发芽般从她的心底冒了出来。

      这个猜测若是被证实了,那刘家的颓废之势就算神仙来了也难救。

      但现在的她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断言,因此只能将这个猜测深深地压在心底。

      -

      清晨,露水刚收,孟鸢趁着太医院的众人都还未醒来,悄悄来到太医院的水渠边,将写有隐语的枫叶放入水中。

      公子说这道水渠能通向宫外,到时他会安排荣发在外头接应。

      孟鸢看着如火的枫叶在水流中起起伏伏,时而回旋,时而翻转,随时都沉入水底的可能,不禁担忧了起来,这个办法真的能将信息传递到公子的手上吗?

      就算枫叶上的字迹是用特殊的墨水写成的,入水也不会消失,但万一枫叶被水底的海草裹挟住,万一枫叶在荣发之前,被别人不小心捞走……

      她虽有种种担忧,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将消息传递到她家公子的手上,只能祈祷老天保佑这片枫叶能够有惊无险的流出宫去。

      直到枫叶消失在水渠的暗涌中,孟鸢才放心的回到太医院去给杨建文端茶送水。

      到了正午,一个小太监火急火燎地从外头跑进太医院里,连呼带喊道:“杨院使在哪?杨院使在哪?”

      孟鸢闻声出来,看着那小太监面善,仔细一回忆,便想起来了这是皇后宫中的小太监,连忙问道:“公公找杨院使有何要事?”

      小太监扶着柱子,气喘吁吁地说道:“皇后娘娘中午用过膳后,腹中忽感一阵绞痛,怕是要生了,你快去通报杨院使!”

      孟鸢一惊,明明师傅昨日才给皇后请过脉,那时皇后虽然有些虚弱,可胎相还是稳的,怎么会这么突然就要生了?更何况皇后的身孕才九月有余,尚未足月,又如何生得?

      她心知此事非同小可,连忙跑向后院去通报。杨建文每日都有午膳后小憩一会的习惯,平素无人敢去打扰,但这时候孟鸢也顾不了太多了。

      孟鸢提着药箱,跟随在杨建文身后来到皇后居住的延春宫外。离宫殿还有一箭之地,他们就听到来自宫殿里女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。

      那声音就像硬生生要把一个人从中间撕开一样,从未见过如此场面的孟鸢被吓的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。

      两人进入延春宫后,只见整个宫殿里的侍女、太监都像无头的苍蝇一般乱转,直到他们看到杨建文后,才仿佛盼到了救星,簇拥着杨建文来到皇后的床前。提着药箱的孟鸢反而被挤到了外围去。

      杨建文隔着帷幕请过皇后的脉搏后,肉眼可见的脸色一白,抖着胡须道:“快去把太后和圣上请来。”

      “已经去禀报了,已经去禀报了。”延春宫里的大嬷嬷们七嘴八舌地应合道。

      话音刚落,元成宗和太后的撵驾就先后驾临了。两位贵人进了延春殿,看到稳婆从帷幕后头端出的一盆盆血水,耳边又听见皇后渐渐虚弱的惨叫声,脸色皆是一白。

      “皇后这是要生了?”先是太后开口询问道,后面元成宗也问出如出一辙的问题。

      杨建文跪倒在地道:“禀圣上、太后娘娘,皇后娘娘这还未满足月,胎儿就要降生,母体原就固本不足,又加之胎儿体大,这一遭只怕是凶多吉少…”

      太后和元成宗听闻此言,两人皆是眼前一黑……

  •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,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。[我要投霸王票]
  • [灌溉营养液]
    • 昵称:
    • 评分: 2分|鲜花一捧 1分|一朵小花 0分|交流灌水 0分|别字捉虫 -1分|一块小砖 -2分|砖头一堆
    • 内容:
  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注:1.评论时输入br/即可换行分段。
  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。
  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查看评论规则>>